明代广西隆林那立屯麻江型铜鼓

面径50厘米,高27.3厘米,足径48厘米,重15.7千克
198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者保乡那立屯村征集。
体形扁矮,面径略小于胸径,面沿微出于颈外;胸腰足间无分界标志,腰中部起脊;大跨度鼓耳两对置于胸腰部。
主体纹饰有十二芒纹、游旗纹、乳钉纹、云纹、雷纹、复线三角纹等。该村壮族在节日、祭山、祭神、丧葬等活动中使用,属打击乐器。其最大特点是腰部有凸棱,把鼓身分成上下两部分。双面耳部有耳洞4个,传说铜鼓有脚会跑,故要用绳子拴住。芒较短,为母鼓。具有较高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、研究、收藏和展览价值。麻江型铜鼓遍布中国南方各省区和东南亚。现存各类铜鼓中此类鼓数量最多,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收藏和使用的铜鼓也以麻江型为主。流行时代为宋代至清代。